- 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5:36 点击次数:177
近期,全国多地新冠病毒感染阳性率呈现上升趋势,引发了公众关注。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,2025年3月31日至5月4日的监测期内,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新冠阳性率从7.5%上升至16.2%,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阳性率也从3.3%升至6.3%。以下是当前疫情的主要特点和专家建议:
1. 当前疫情特点
阳性率上升: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在门急诊和住院病例中均呈上升趋势,南方省份略高于北方省份。
流行毒株:目前主要流行株为 NB.1系列分支,属于XDV变异株的新分支,致病力未见明显变化,但免疫逃逸能力较强。
易感人群:由于距离上一波感染高峰(2023年底至2024年初)已过去一年多,许多人的抗体水平下降,成为易感人群。
2. 高风险人群
老年人:60岁以上人群感染后症状可能持续5-7天,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仍面临重症风险。
儿童:0-14岁群体中,鼻病毒感染更常见,新冠阳性率相对较低。
3. 症状与重症情况
本轮感染以轻症为主,主要表现为 中低度发热、咽痛、咳嗽,部分患者有乏力、肌肉酸痛。
重症病例较少,住院人数未明显增加。
4. 未来趋势预测
专家预计 5月中旬为波峰,6月初阳性率可能降至8%-10%,6月下旬进一步下降至5%以下,不会影响高考。
此次流行不会持续太久,致病力较以往毒株无显著增强。
5. 防护建议
戴口罩:在人群密集场所(如公共交通、室内活动)建议佩戴口罩。
勤洗手: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。
高危人群用药:免疫力低下者或既往感染症状较重者,可在感染后48小时内服用抗新冠药物(如阿兹夫定、先诺特韦等),以降低重症风险。
健康监测: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时及时检测,必要时就医。
此次疫情回升可能与 群体免疫力下降 和 流感流行减弱 有关。2025年2月,中国经历了三年来最弱的流感流行,可能为新冠再次传播创造了条件。
新冠病毒已呈现 周期性波动,类似流感,每隔数月出现一次小高峰。
总体来看,当前疫情仍处于可控范围,公众无需过度恐慌,但需加强防护,尤其是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。随着夏季到来,预计感染率将逐步回落。
